车内互联开放平台
记者:去年蒙迪欧的车型配置了SYNC平台,也推出了很多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服务,包括一些中文的应用。在推出之前福特做了哪些关于中国消费者的研究,来提炼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中文版推广以来,用户反馈怎么样?
白思哲:把SYNC引进中国之前,福特做了非常多的研发。中国消费者和外国消费者的确是有习惯上的不同,一个小例子是,导航在美国的使用习惯是先说数字再说路名等,中国人则是反过来说的。上市之后我们也做了很多调研,比如客户满意度,我们非常荣幸看到关于SYNC客户调研里面,在10个客户里面有9个愿意推荐SYNC这个技术给他的朋友。
记者:近几年,福特在中国也选择了很多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比如百度,中移动等,那么福特选择中国合作的伙伴标准是什么?最终应用的选取,如何决定?
白思哲:我们希望选择一些APP合作伙伴,他们的应用需要是中国消费者已经喜欢、认可,并且有很多人在使用的,所以我们寻找的是开放性的,多元化的合作伙伴。选择应用方面,首先是按照它的分类来找,我们自己在全球开发APP的时候,发现有三种APP是用户首先希望有的——音乐、导航、语音助手,我们在任何一个市场开发APP应用合作伙伴会先在这三个类别里面找,根据国家最火热的APP跟他合作,并通过时间的积累慢慢拓展我们APP的图书馆。
记者:能不能举一个具体的产品研发的例子来说明怎么样合作开发,然后最后成为什么样的产品?
白思哲:比如我们在导航里选择了百度地图,但是百度地图里面有很多的功能,包括酒店、公交,其实这些功能不见得用户在福特车里面用,所以我们会有本地的研发团队跟百度产品研发团队一起来讨论,找到最有用用户需要的功能。然后双方的工程师一起来合作开发测试,等他们测试完了之后,我们还会放到我们真正福特车里面做几个星期到一个月左右的测试,保证这个功能是好用,还符合安全驾驶的要求,这之后百度就可以把这些应用提交到应用商店供用户使用。
记者:车内互联功能在整个汽车行业达到类似于标配的地步,预计大约需要多长的时间?福特在这方面有没有具体的规划?
白思哲: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车联网是怎么定义的。把网络引进车内有各种各样的选择,福特这个方式叫brought-in,就是把手机引进车上,手机原有的一些上网功能直接可以通过车来体现。通过AppLink技术,只要你有手机,手机可以上网,进到车内就可以互联。如果手机本来就有流量套餐,在车内使用不会产生额外的费用。这个不仅仅是给高端客户的平台,什么时候把这个变成标配,从某个角度这个已经实现了。
智能从自助驾驶开始
记者:福特是否会选择加载时下大热的智能可穿戴技术?
白思哲:可穿戴和我们的技术很大的相同点是两个都会把获得的信息传输回到手机上,既然AppLink是直接跟手机去沟通,虽然不是很简单,但是可穿戴上的信息如果已经传输到手机上,把这个东西再传输到车上应该是可行的一条路。跟AppLink方向有所不同,之前福特也做过一些嵌入性技术的研发,我们在座椅上是有一个直接可以测试心跳的技术。
记者:2011年谷歌已经开始涉猎无人驾驶汽车,业界争议很大,福特在自动驾驶上有哪些技术是行业上比较领先的?
白思哲:福特对智能驾驶非常支持,几个月前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我们展示了智能驾驶的概念车,我们很大的优势是福特现在已经有很多车,其实有很多雷达,有各式各样的探测器。比如2014年福克斯上面有17到21个Sensor,这些是可以帮助车做一些基本的自动操作,例如停车,或在堵车的情况下自动帮你刹车等等,方方面面有十几个不同的技术,这虽然不是直接跨越到无人驾驶,但是这些智能驾驶的技术是往这个方向发展。另外福特与亚琛工业大学合作展开一项新的研究项目,以开发更适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人机交互界面。
记者:未来如果无人驾驶车要量产或者是大规模应用,可能遇到的瓶颈有哪些呢?您预判一下,无人驾驶大规模应用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
白思哲: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现在所有车的探测器是要靠自己的探测器感应到他周围所有的信息,无法跟其他的车真的沟通,车跟车之间一些沟通的渠道还没有开放,这个技术还不成熟,真的做起来的话,车跟车之间标准也必须一致,我们一直在不断跟其他的厂家进行沟通想把这个标准铺下来。到2050年我们希望可以实现无人驾驶,以及汽车和汽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可以自动编组,以及汽车和周围的设施之间可以有信息的共享。
上一条:电动自行车电机的基本常识
下一条:东风裕隆:品牌发展才是王道